2030年人类将解决衰老?剑桥科学家预言成真,业内:线粒体是关键
这是剑桥学者奥布里·德·格雷在2010年向衰老下的战书。作为老年病学家,格雷教授相信,随着前沿生命科技技术的突破,人类将有能力修复衰老给机体带来的损伤,从而实现老而不衰的理想。
这是剑桥学者奥布里·德·格雷在2010年向衰老下的战书。作为老年病学家,格雷教授相信,随着前沿生命科技技术的突破,人类将有能力修复衰老给机体带来的损伤,从而实现老而不衰的理想。
她曾是第五代导演领军人陈凯歌的第一任妻子,也是一位出身名门、才情斐然的知识女性。
你敢信吗?科学家竟想把早已灭绝的动物“拉回”人间!从漫步北极的猛犸象,到曾遮天蔽日的旅鸽,再到只存在于传说中的渡渡鸟……这5种动物为啥被盯上?更神奇的是,有一种已经被成功克隆过,可惜只活了几分钟!复活它们靠啥黑科技?又藏着哪些争议?一起来揭秘~ ️
如今,这种想象正被中国科学家变为现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和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薛天/马玉乾团队,工程科学学院龚兴龙/王胜团队,复旦大学化学系张凡团队,以及国际科研机构合作,开发出了一款特殊的隐形眼镜,可将近红外光转化为可见光,从而使得
一位尿毒症患者,苦等11年才获得肾移植的机会。作为著名器官移植专家,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朱同玉教授深感忧虑。“我国登记在册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有15万-17万,但每年手术量仅一万多例。漫长的等待意味着巨大的生命风险。”近日,在接受人民能量网专访时,朱同玉道出
不过,这段对话只出现在Spotify和Apple Podcasts的音频播客,YouTube和X发布的视频版中,该片段已经被人为删去。
不过,这段对话只出现在Spotify和Apple Podcasts的音频播客,YouTube和X发布的视频版中,该片段已经被人为删去。
在阿根廷海岸外的深海峡谷里,科学家们意外邂逅了一群从未被记录过的海洋生物。它们有的像动画角色派大星,有的像紫色的小红薯,还有的神秘到无法命名。这是一场从4,000米深海带回来的高清直播,揭开了南大西洋的另一面。
美国光学学会(Optica)官网于 7 月 31 日发布博文,报道称来自北京理工大学的科研团队,成功研发出新型视觉麦克风,并非像传统麦克风那样探测空气振动,而是通过捕捉由声波引起的物体表面微小振动,并将其转化为可听信号。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韩文标研究员带领团队在引力波天文学领域取得重要进展,首次发现双黑洞并合事件可能发生在第三个致密天体附近。这一成果为揭开双黑洞的形成之谜提供了全新线索。相关成果论文北京时间2025年8月1日在国际天文学学术期刊《天体物理杂志快报》发表。
一年前的大会上,机器人组成的“十八罗汉”列阵“迎宾”,彼时,机器人只能与观众进行简单互动,大部分尚需支架支撑或用牵引绳吊起,多数人形机器人厂商也尚未开启量产。
“知识就是力量・与科学家同行鹭岛计划”(以下简称为“鹭岛计划”)由厦门市科学技术协会会同《知识就是力量》杂志社共同发起,成果将通过厦门科协平台、《知识就是力量》全媒体平台以及合作单位广泛传播,整合学校、书城、街道、科技场馆、相关企业等资源携手打造科普宣传阵地,
科学家们整天研究着去火星探索,幻想着移民火星,可火星离地球最近时也要约5569万公里,为啥对眼皮子底下的金星爱搭不理呢?难不成放着家门口的便宜不捡,偏要跋山涉水去远方?
科学家们整天研究着去火星探索,幻想着移民火星,可火星离地球最近时也要约5569万公里,为啥对眼皮子底下的金星爱搭不理呢?难不成放着家门口的便宜不捡,偏要跋山涉水去远方?
近日,肥东县科协关工委联合肥东科技馆举办的“科学家精神小小宣讲员”活动圆满结束,9位小志愿者的积极参与成为活动一大亮点。作为安徽省首批“科学家故事众创空间”特色场馆,肥东科技馆深度践行使命,力求弘扬科学家精神。
当你举杯时,可曾想过那些因酒精而失去的生命?最新发表在《柳叶刀》上的研究揭示了一个触目惊心的事实:2020年全球近70万人因饮酒患癌,这一数字背后是无数破碎的家庭和本可避免的悲剧。这并非危言耸听,而是基于严谨科学研究得出的结论。
在夏威夷岛某个正在喷发的火山口边缘,一组地球化学家正小心翼翼地采集岩浆冷却后形成的岩石样本。肉眼看上去,它不过是一块普通的火山石。但在实验室中,它所释放出的信号,却震惊了科学界——那是某种早该“封存”在地核深处的原始物质,居然从地球内部最深处,穿透几千公里的岩
盛夏已至,受各方气候影响,天气开始任性得像个“熊孩子”,“翻脸如翻书”。每每打开天气App,虽然准确度已经日趋好转,但三不五时还是会被“明明已经在下雨,为什么显示的还是多云?”“两天前就预报过的大雨,到底还下不下?”的困惑无语住。
发表在《PLOS Biology》(生物学top期刊)的最新研究显示,荷兰科学家成功纠正了线粒体DNA中的突变,在基因治疗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日本冲绳科学技术研究所(OIST)与德国马克斯·普朗克进化人类学研究所团队在最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发表的研究揭示,50万年前现代人类大脑中基因发生的两个重要变化,重塑了人类的行为模式与认知能力,成为人类进化成功的关键。新发现不仅为人类学研究开辟了新方向